我2岁大的时候,一次拉肚子特别严重,母亲说给她发愁坏了,去医院好几次,用了好几种药,总反反复复的不好。
有一天远在30里外住的大姑,走到城里来看我们,正赶上母亲抱着我垂泪。大姑一听说原因,二话不说,放下东西就出去了。
她在路边摘了一大袋子的像马齿苋一样的野草,回来的时候,在锅里煮了汤给我灌。母亲本来还将信将疑,没想到第二天,我居然真的好了,而且也没有反复。
从那以后,我母亲和大姑家的感情特别好,远胜过其他几个姑姑和叔叔。我大了点听说这事以后,对大姑挖的那种野草特别感兴趣。
听大姑说这草叫奶汁草,贴着地面长,掰断红色草梗,里面全是乳白色的奶汁一样。村里大人小孩拉肚子都用这种奶汁草,效果很好,从没有让人失望过。
我问大姑,这草的草梗怎么这么红?大姑说在后羿射日时,它救过第十个太阳。因为长得模样像马齿苋,结果太阳后来论功行赏时,把功劳都归到了马齿苋的头上,结果这草气的梗都红了……
可能是出于个人感情的原因,我对大姑总是觉得特亲,顺带着每次看到这奶汁草都觉得特别亲,而且对马齿苋还有了偏见。
大学中药课本上见到图谱,我才发现一直以为就是野草的奶汁草,原来是很有名气的清热解毒中药,学名地锦草,也叫血见愁。
地锦草是大戟科的植物,味苦辛平,归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利湿退黄的作用。最常见的用途有4方面:
1.用于热毒泻痢。痢疾、泄泻等
2.用于多种出血证。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等。
3.用于热毒疮痈,毒蛇咬伤、跌打肿痛。痈疽恶疮、湿疹溃疡、烧烫伤及毒蛇咬伤等诸证,多鲜品捣烂外敷。
4.用于湿热黄疸。小儿黄疸也可使用,效佳。
北宋时期的《嘉祐本草》对地锦草就有了记载。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朱橚,还专门写了《救荒本草》,记载地锦草是药食两便的中草药,说它 “苗味甜”,可以“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它主痈肿恶疮,金刃扑损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能散血止血,利小便。《本草汇言》认为地锦草:凉血散血,解毒止痢之药也。善通流血脉,专消解毒疮。
现代药理研究地锦草,多种体外抑菌试验方法证明具有很好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一些菌类的外毒素也具有明显中和作用,对出血还有很好的止血作用。
在民间流传很多关于地锦草的偏方和验方:
1.胃肠炎:鲜地锦草50~100克。水煎服。
2.湿热黄疸:地锦全草25~30克。水煎服。
3.带状疱疹:鲜地锦草捣烂,加醋搅匀,取汁涂患处。
4.血痢不止:地锦草晒研,每服10克,空心米饮下。
5.咽喉发炎肿痛:鲜地锦草五钱,咸酸甜草25克。捣烂绞汁,调蜜泡服。日服三次。
6.咳血、吐血、便血、崩漏:鲜地锦草50克。水煎或调蜂蜜服。
7.牙齿出血:鲜地锦草,洗净,煎汤漱口。
8.奶汁不通:地锦草七钱,猪前蹄一只炖汤。去渣,对甜酒100克,温服。
9.小儿疳积:地锦全草10~15克。同鸡肝一具或猪肝150克蒸熟,食肝及汤。
10.功能性子宫出血:地锦草1000克。水煎去渣熬膏。每日二次,每服7.5克,白酒送服。
在各种偏方中,最推荐使用地锦草膏,不仅效果好,味道也好。
材料:地锦草1000克、蜂蜜250克。
制法:地锦草洗净,放人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用文火煮20分钟。滤去药渣,加入炼蜜,熬成稠膏即成。功效:清热止血。适用于胃肠炎、咽痛、牙齿出血、便血等症。
用法:每日2次,每次15克,白开水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