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千年的一碗“汤”才是女人的最爱

作者:小幺女  时间:2016-08-22 10:01:14  来源: 大众养生网

源自《金匮要略》的温经汤,具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效,被称为千古调经第一方。对于很多妇科疾病,尤其像月经不调、不孕症等,都有良效。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温经汤的那些功效,同时也学习下温经汤的药理作用,看看它是如何保卫女性健康的!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经候不匀,冷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

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方

桂枝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人参10克,芍药10克,丹皮10克,生姜10克,半夏21克,吴茱萸15克,麦冬30克,甘草10克,阿胶10克。

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温经汤证之病理,为血运不畅,血虚不足,血瘀于内。血运不畅、血瘀于内,故可见少腹拘急冷痛,淋沥下血,数十日不止,色暗或有血块;血虚不足,故可见午后低热,手足心烦热;午后胃肠功能增强,机体奋起自救,血运加速,故可见低热,手足心烦热。

温经汤之药理

本方仍为桂枝汤加味,桂枝不足则助之以当归、川芎、人参;芍药不足则助之以丹皮;生姜不足则助之以半夏、吴茱萸;大枣不足则助之以麦冬;甘草不足则助之以阿胶。

该方能活血运补血液、活水运补津液,是以能治血虚血瘀、血燥津枯,又兼有胃肠虚寒等证。

近代有学者认为,本方能参与调节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子宫血液循环及子宫机能等多个环节,既能治月水过多,又治至期不来,具有双向调整作用,故多用来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促进性腺激素对催乳素的敏感性,促进性成熟,促进排卵,提高机体机能,改善子宫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等功能。是以有学者认为,本方为“子宫发育促进剂”“子宫机能衰弱振奋剂”,故又常加鹿角胶治疗少女闭经、经少。

曹颖甫先生云:此为调经之总方。凡久不受胎,经来先期后期,或经行腹痛,或见紫黑,或淡如黄浊之水,施治无不愈者。尝治十年不孕之妇,服此得子者六七家,此其成效也。近代名医陈伯涛云:此证当是年属七七,适逢更年期月经不调,乃至崩漏下血。古人泛指腰带以下妇科疾患为带下病,非近世所谓赤白带下之意。温经汤治冲任虚损,虚中夹实之月事不调,所以温养气血,调摄冲任,治病求本,颇有卓效。

名医医案选录

陈某,28岁。患痛经多年,经期先后无定,色暗有块,又兼久有胃病。切其脉弦细而涩,其面色甚为憔悴,又瘦又黄,食欲减少。乃就平日习用之温经汤作三剂试之。越三日,适经水来而腹不痛,妇甚为异,又延予治,得与原方改党参为红参服三剂,而胃病亦不发。予仍以原方嘱每月经来时服一剂。年终来信鸣谢,并告已生一男矣。(《湖北中医医案选集》)

  • 男科医院
  • 妇科医院
  • 皮肤科医院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养生食疗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 饮食
  • 偏方
  • 减肥
  • 美容

热门精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