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
咬指甲(nailbitting)是指儿童自主或不自主地啃咬指甲的行为。咬脚趾甲也有一定的表现。在10~18岁的儿童中比较常见,但也可以早到4岁。据报道,约50%的儿童在某一时期发生此种行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冲下降。23%的人到18岁仍然咬指甲。尽管在5~10岁年龄组中,男女发病率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这个年龄组以上,男性咬指甲更常见。10%的30岁以上男性有这种习惯性性障碍。咬指甲往往有家族倾向。
二、为何爱咬指甲
咬指甲癖也叫咬指甲癖,也叫咬指甲癖,指反复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不良习惯,多见于3~6岁的儿童,男女均可发生。大多数儿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咬指甲行为会自动消失,少数顽固者会持续到成人。孩子入托、入学时孩子特别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在生病的时候,小儿往往会出现精神紧张的症状,有些小儿由于模仿别人而形成。性格内向、敏感、焦虑等性格特征的小儿易患此症。有些患儿诱因不明。
孩子反复咬指甲。轻微的只咬咬指甲,严重者可将指甲咬坏,甚至咬掉指甲周围的皮肤,少数小儿还会咬指甲。有些儿童常有睡眠障碍、多动症、焦虑、紧张不安、抽动障碍、吮吸手指、挖鼻孔等其他行为问题。症状顽固者还在夜间出现咬指甲行为。
三、校正方法
1、综合治疗
家长首先应该认识到这是一种病症,单纯的打骂或惩罚非但无益,反而会使病情恶化。其次积极寻找引起紧张和忧虑的因素,及时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另外,孩子要定期修剪指甲,防止指甲感染和表皮损伤。
2、心身理疗
以行为约束为主,积极引导。所谓行为限制,也就是当幼儿咬指甲时,父母应耐心地教育他,慢慢从嘴里挪开手指,并以微笑、点头或夸奖的口吻来表示赞赏,通过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或玩具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积极引导,就是对合作年长的人讲清道理,使其意识到咬指甲是一种行为偏离和咬指甲的危害,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被纠正。患儿应多参加集体活动和户外锻炼,发挥自身潜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咬指甲癖的治疗不可能一蹴而就,矫治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家长不仅要自己有信心,也要增强患儿的信心。采用家长监督和孩子自我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戒掉咬指甲癖这一行为。
孩子喜欢咬手指甲的时候一定要纠正,如果时间长了,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作为家长要小心,但也不能急着采取过激的方式恐吓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方法,通过科学的纠正方法来帮助孩子逐渐改掉这个坏习惯,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