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也已成为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然而,导致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存在于哪些食物中,应该怎么预防呢?人的肠道有8~10米长,并且千褶百皱,平均每隔3.5厘米就有一个弯折,人们即使每天都排泄,也总会有一些食物残渣滞留在肠道的褶皱内。食源性疾病也已成为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然而,导致食源*疾病的致病菌存在于哪些食物中,应该怎么预防呢?
1、大肠杆菌
未烧熟的牛肉、果汁、生牛奶及被污染的饮用水等可能含大肠杆菌。感染这种细菌会导致严重腹泻、腹痛、呕吐,持续时间5—10天。
预防:肉食一定要烧透,水果蔬菜在食用或烹饪之前一定要清洗干净,避免喝未经高温消毒的牛奶。
2、副溶血弧菌
生海鲜中通常存在副溶血弧菌。吃生海鲜或未煮透的贝类海鲜24小时左右出现拉稀、胃痉挛、恶心、呕吐、发烧和发冷等症状。一般病情会持续3天。
预防:不能生吃海鲜,彻底煮透后才可放心食用。
3、李斯特杆菌
李斯特杆菌常见于土壤和水中,在生食和未消毒牛奶中也有发现。与其他病菌不同,李斯特杆菌在一般冰箱的低温下仍可生长。感染症状包括:发烧、打冷颤、头痛、胃部不适和呕吐等。
预防:冰箱残留污渍应及时清除,特别是生肉、热狗和午餐肉等产生的血水和污渍等。未开封午餐肉放置冰箱别超过两周,熟食店购买的肉食,放置冰箱中不超过5天。
4、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常见于生禽肉食、蛋类、牛肉、未清洗的水果和蔬菜中。感染沙门氏菌会导致发烧、腹泻、胃痉挛等症状,持续时间4—7天。
预防:不吃生的或未煮透的鸡蛋,生肉应与蔬菜、熟肉分开存放。
5、空肠弯曲菌
鸡肉和牛肉中常会有空肠弯曲菌。大多数人一旦感染该菌则会在2—5天出现腹泻、痉挛和发烧,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病情持续大约一周。
预防:除了肉要彻底加热之外,处理生冷的鸡或牛肉后一定要洗手,台面及厨房用具应及时清洗干净。
6、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常见于污染的食物和饮水中,人与人之间也会交叉传染。感染症状包括:恶心、胃痉挛、呕吐、腹泻、头痛、发烧,症状通常会持续好几天。
预防:使用肥皂反复洗手,厨房台面应该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