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本市进入盛夏时节,人们在野外活动时遭遇“吸血虫”的风险陡然增加。昨天,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卫生部门已成立市级专家组,开展对有蜱虫叮咬史、饲喂家畜等人员的疫情监测工作。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其主要传播途径为蜱虫叮咬。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以发热伴 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特点,潜伏期1-2周,大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可达40摄氏度以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不适、乏力、头痛、 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
市卫生局称,此项监测旨在掌握本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疫情。监测对象为体温超过37.5℃且有相关流行病 学史的人员(如在鼠类活动频繁的地区生活,有蜱虫叮咬史,在田间作业、放牧、接触柴草者;经常垂钓、野营、草地行走者;经常接触猫狗者等)。
目前,本市已成立市级专家组,拟定诊疗技术方案,并指定北京地坛医院作为定点医疗救治医院,负责收治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和确诊患者,并向其他医疗机构提供传染病技术支持。(记者 李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