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

别名:
急性硬膜外血肿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70%
多发人群:
以15~40岁青壮年较为多见
发病部位:
颅脑
典型症状:
恶心 颅内压增高 共济失调 剧烈头痛 血压下降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脑外科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治疗?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一般治疗

  一、治疗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原则上一经诊断即应施行手术,排除血肿以缓解颅内高压,术后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非手术治疗。必须做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才能有效地降低病死率。国外有人提出单纯硬膜外血肿病人应该争取无病死率。目前县级以上医院普及了CT,CT扫描使早期诊断成为可能,且使手术时机及方式发生了一定变化,CT可清晰显示血肿的大小、部位、脑损伤的程度等,使穿刺治疗部分急性硬膜外血肿成为可能,且可连续扫描动态观察血肿的变化,部分小血肿可保守治疗。

   1.手术治疗

通常多采用骨窗开颅或骨瓣开颅术,便于彻底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和必要时行硬膜下探查,是硬膜外血肿沿用已久的术式。近年来,由于CT扫描检查的广泛应用,血肿的部位、大小和脑损伤情况了如指掌,并能动态地观察血肿的变化,因此有作者采用小骨窗方法治疗硬膜外血肿也获得成功。但值得注意的是巨大硬膜外血肿和活动性出血的硬膜外血肿不宜采用小骨窗方法。

  (1)骨瓣或骨窗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适用于典型的急性硬膜外血肿。脑膜中动脉或其分支近端撕裂、静脉窦撕裂等出血凶猛,短时间形成较大血肿,已经出现严重颅压高症状和体征或早期额叶钩回疝表现,应立即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充分减压并彻底止血,术后骨瓣复位,避免二次颅骨修补手术;若病人已处于双侧瞳孔散大、病理性呼吸等晚期脑疝表现,为了迅速减压,可先行血肿穿刺放出血肿的液体部分,达到部分减压的目的,再进行其他术前准备及麻醉,麻醉完毕后采用骨窗开颅咬开骨窗应足够大,同时行颞肌下减压。骨瓣打开或骨窗形成后,即已达到减压的目的。暴露血肿后不必急于挖出血肿,因此时颅压已得到相当的缓解,为减少出血起见,血肿清除应自血肿周边逐渐剥离,遇有破裂的动静脉即电凝或缝扎止血;脑膜中动脉破裂出血可电凝、缝扎及悬吊止血,必要时填塞棘孔,血肿清除后仔细悬吊硬膜,反复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对所有出血点进行仔细止血,防止术后再出血。硬膜外血肿清除后,若硬膜张力高或硬膜下发蓝,疑有硬膜下血肿时,应切开硬膜探查,避免遗漏血肿,遗漏血肿是造成病人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切勿轻易去骨瓣减压而草率结束手术。术毕,悬吊硬脑膜于骨窗外缘,还纳骨瓣,分层缝合头皮,硬膜外置橡皮条引流24~48h。对于巨大硬膜外血肿脑疝的病人,有人主张血肿清除后采取去骨瓣减压,以免手术大片脑梗死水肿、再次发生脑疝。

  (2)钻孔穿刺清除硬膜外血肿:

适用于特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紧急抢救,为暂时缓解颅内高压,赢得时间,先行锥孔或钻孔排出部分液态血肿。这种应急措施已用于院前急救或脑内血肿的引流。最近,有学者用于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做到快速引流血肿抢救病人。其适应证为病情相对稳定,出血量约30~50ml,经CT检查明确定位,中线移位达0.5cm以上,无继续出血者。方法则按CT所示血肿最厚处,进行锥孔或钻孔,然后插入吸引针管或放入带绞丝的碎吸针管。排出部分血液后再注入尿激酶,或尿激酶加玻璃酸酶溶解残留的血凝块,反复数次,留管引流3~6天至CT复查血肿已排尽为度。穿刺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若经抽吸及初次液化后血肿减少低于1/3或症状无明显缓解,应及时改用骨瓣开颅清除血肿。

  2.非手术治疗

急性硬膜外血肿,无论施行手术与否,均须进行及时、合理的非手术治疗,特别是伴有严重脑原发性损伤和(或)继发性脑损害的病人,决不能掉以轻心。

  对于神志清楚、病情平稳、血肿量<15ml的幕上急性硬膜外血肿可表现头痛、头晕、恶心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但一般无神经系统体征,没有CT扫描时难以确定血肿的存在,经CT扫描确诊后,应用脱水、激素、止血、活血化瘀等治疗,血肿可于15~45天左右吸收。保守治疗期间动态CT监护,血肿量超过30ml可行穿刺治疗,在亚急性及慢性期内穿刺治疗,血肿多已部分或完全液化,抽出大部分血肿,应用液化剂液化1~2次即可完全清除血肿。但必须动态观察病人神志、临床症状和动态CT扫描。一旦发现血肿增大,立即改为手术治疗。

  二、预后

  一般若无其他严重并发症且脑原发损伤较轻者,预后均良好。病死率介于5%~43%之间,不同地区或单位悬殊较大。儿童病死率较低(5%~10%)。年龄超过40岁后病死率急剧上升(35%~50%)。如病人合并有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挫裂伤,病死率是上述合并损伤的4倍。高龄、临床状态差、血肿体积较大、手术不及时、严重的中线移位和术后颅内压持续较高者,均提示预后不良。手术时患者神志清楚,术后病死率几乎为零。而术前昏迷并有脑干损伤者,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辨证论治

三、急性硬脑膜外血肿中医治疗

  1.血脉瘀阻证

  证见:伤后立即昏倒,或昏迷持续不醒,或偶有清醒继又昏迷,剧烈头痛呕吐,烦躁扰动,喉中痰鸣,舌淡有瘀斑,苔薄白,脉弦。

  治宜活血化瘀,利水消肿。

  方药:活血消肿汤加减。

  2.气滞血瘀证

  证见:伤后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或手足拘挛,或四肢顾冷,呼吸气粗,苔白,脉沉伏。

  治宜理气活血,化瘀开闭。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3.肝风夹痰证

  证见:伤后昏迷不省,或神昏谓妄,胸高气上,呼吸不利,喉中痰鸣,面色潮红,烦躁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舌红绦,苔黄腻,脉弦细数。

  治宜平肝熄风,豁痰开窍。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相关医生

更多>

  • 杜向阳,主任医师
    杜向阳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六安市中医院 脑外科

    擅长疾病:擅长显微手术、神经介入、神经重症。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院

专家推荐

  • 李秀莲

    李秀莲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 卢秀英

    卢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时华

    席时华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 热西提

    热西提 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

推荐问答

子宫纵隔是什么病

子宫纵膈是一种先天性子宫畸形,指的是子宫腔内存在一个纵向的隔膜,将子宫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这种隔膜由肌肉和纤维组织构成,可能会影响子宫的正常功能。子宫纵膈可能会导致月经不规律、痛经、不孕、流产或早产等问题。在一些情况下,子宫纵膈可能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但当它影响到生育能力或导致其他并发症时,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诊断通常通过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或宫腔镜检查来确定。

苦茶的功效与作用

苦茶具有清热解毒、辅助提高免疫力、降低血压等多种功效。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熊果酸、氨基酸、黄酮素等,对血管起到一定辅助保护作用,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饮用苦茶还能促进人体疏风清热,排出体内毒素,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并对动脉硬化、糖尿病、肥胖等有一定防治作用。但需注意避免大量饮用,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瑞舒伐他汀钙片的作用和禁忌

瑞舒伐他汀钙片是一种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它通过抑制肝脏中的胆固醇合成酶,减少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生成,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此外,瑞舒伐他汀还有助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然而,瑞舒伐他汀钙片并不适合所有人。此外,患者在使用期间应避免饮酒,因为酒精可能增加肝脏损伤的风险。在使用瑞舒伐他汀钙片前,应咨询医生,以确保药物适合个人健康状况。

橄榄油作用

橄榄油的作用主要有延缓衰老、促进代谢、缓解便秘、预防骨质疏松等。它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以清除自由基、促进骨骼生长。此外,橄榄油还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并可降低血黏度,预防血栓形成和降低血压。

阿司匹林有什么副作用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如腹痛、恶心、呕吐或腹泻,以及胃肠道出血、黑便等。还可能诱发或加重过敏反应,表现为阿司匹林哮喘,以及罕见肝、肾功能损害,低血糖,特别严重的皮肤病变等。小剂量可能引起和加重痛风。儿童或老年人服用可能出现眩晕和耳鸣。其中,最重要的副作用是出血,尤其是胃肠道疾病者需谨慎使用。具体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消心痛的功效与作用

消心痛一般指硝酸异山梨酯片,其功效与作用包括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调节心率、降低血压以及缓解心绞痛。它能舒张全身小动脉、静脉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从而缓解心绞痛。此外,它还可以增加冠状动脉供血,改善缺血区血流供应。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以确保安全有效。

查看更多>